团队师生合影

“赛博农耕”博士团的成员来到青山环抱的怀化市溆浦县章池村,一场知识与田野的深度对话就此展开。7月5日至9日,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的赛博农耕教育关爱服务博士团把前沿科技与教育关怀带进了溆水之畔,为乡村振兴注入高校智慧新动能。

深入田野“把脉”,精准献策谋发展

博士团成员抵达首日,便冒着酷暑扎根田间地头、走入农户家中。围绕“科技赋能乡村教育”“智慧农业发展痛点”“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三大主题,成员们深入走访章池村特色产业黄桃园、柑橘基地等,与村干部、致富带头人、普通农户等面对面交流。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实地观察,团队精准把脉当地集体经济的优势特色、现存瓶颈与教育发展诉求。聚焦资源盘活、产业链延伸、品牌打造、电商赋能、留守儿童教育等关键议题,研究生们运用专业知识,结合数据分析,为该村集体经济和乡村智慧教育提质增效“开方抓药”,初步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获得村干部认可:“同学们的调研扎实,点子新、路径实,扩宽了我们的思路!”

研究生走访调研

“赛博”课堂入村,科技赋能育新苗

在章池村村委会会议室,博士团成员变身“乡村教师”,为村中的孩子们带来别开生面的“赛博农耕”科普课堂。实践团前期精准对接需求,多次组织内部磨课,精心打造了三门特色课程:“‘数’绘农耕:AI绘画课激活创造力”“‘数’听心语:数字平台心理健康测评解忧”“‘数’说宣讲:云端微课点燃兴趣火花”。课程巧妙融合趣味性与知识性,运用图片、视频、简易模型甚至模拟软件,将孩子们画笔下的蜜蜂、黄桃等农作物和农耕场景活化,生动展示出现代农业科技图景。孩子们踊跃参与互动,亲身实践AI工具,惊叹于科技对传统农业的革新力量。课堂不仅点燃了乡村儿童探索科技的兴趣火花,也为乡村长远发展播撒了希望的种子,新奇的数字技术与古老的农耕智慧在此交融。


儿童手绘作品展示

主题党课强基,红色力量促振兴

为深挖地方党建经验和教育故事,实践期间,博士团成员结合专业所长,精心策划并主讲了两堂立意深刻、紧接地气的主题党课。党课分别以“党旗如何在章池村凝聚起振兴力量”“章池村的信仰之灯、坚守之灯、创新之灯”为主题,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与章池村发展实际,深入剖析团队在调研中发现的鲜活案例和可行路径。镜头前,青年学子以专业视角解读基层治理密码,讲述乡村教育薪火相传的故事;镜头后,带队老师躬身指导拍摄,用行动诠释育人担当。帧帧画面不仅记录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故事,更凝聚着师生共赴田间地头的初心。教育学院院长郭丽君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引导学子走出象牙塔,在乡土中国读懂国情民情;更要发挥专业智慧,为产业难题提供农大方案。”研究生正是这一思想的践行者,两堂党课更是前期深度田野调查的成果转化与思想升华。

党课拍摄

五天的实践,博士团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科技赋能乡土,让教育温暖童心,凭理论凝聚民心,通过“田野调研+科技课堂+红色宣讲”的三维赋能模式,在章池村架起了一座连接数字未来与乡土根脉的桥梁。这场在“赛博风”吹拂下的溆浦之行,生动诠释了高校人才如何将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让创新之火点亮乡村振兴之路。当知识的种子在章池沃土生根发芽,一幅科技强农、教育兴村的崭新画卷正在溆浦山水间徐徐铺展。

【原文链接https://moment.rednet.cn/nograb/646941/91/1511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