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后疫情时代的教研活动:信息化教学的再回首与再出发

作者: 来源: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0/06/08 08:49:00

李尚群 王慧)202064日下午是湖南农业大学制度化的教研活动时间,教育学院在第十教学楼北410多媒体会议室举行了以“信息化教学的融合与创新:疫情下的契机”为主题的大型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教育学系策划和主办,教育技术学系和应用心理学系的教师们倾情参与。活动由教育学系主任李尚群老师主持,采取主题报告和开放式讨论的方式来展开,并采用腾讯会议平台对外直播。

主题报告由教育学院张翼然老师演绎和呈现。他从“疫情期间的教育新形态”和“疫情后对混合式学习的展望”两个维度对信息化教学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阐释。他指出信息化教学的融合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全面深入应用到学校教学、办公、生活等场所,数字资源成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的创新主要是指信息技术重构教学组织、重组教育流程、重新定义师生关系等,而这又是以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为核心支撑的。在报告中他不仅对常见的信息化教学的平台和协作工具进行了介绍和应用示范,也对技术条件下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学范式的重建等进行梳理和反思。他有一个观点,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达到某种境界时,教师是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的。张翼然老师是知名的青年信息化教学专家,十余年专注于信息化技术及其教学应用,有很强的信息化教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他的报告对现场教师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在开放式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李尚群老师认为技术的持续快速变革已经导致了存在的升级,并重新定义了教学,甚至也重新定义了教师,技术性知识正在参与教师知识结构的重建,教师知识结构已经进入了一个“六边形”的时代。王浪老师认为数字胜任力将成为教师的核心素养。胡茜老师认为,对信息化教学来说,技术的瓶颈可能不是一个问题,但理念的创新则是一个问题。彭婧老师认为技术条件下,教学的本质并没有变,但是教学所依据的那些既有的教学原理则需要重新审视。刘文俐老师认为疫情下的教学刷新了自己的教学价值观。朱山立老师介绍了疫情期间,教育技术领域的专业组织所做的相关工作。王慧老师介绍了国内在线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及现状,并传达了一流课程建设的政策新动向。郭丽君老师和周晓红老师从学院管理者的角度提出必须加强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条件建设,并做好学院层面的未来规划。多位教师分享了协作工具和直播平台的使用、学情分析、教学资源获取、师生线上互动、手机快速制作微课等方面的个人经验。

教研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情境在场性和浓郁的行动研究的色彩,在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升教师的工作绩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教学是教学一线教师们所面临的一个时代性的课题,于是,教研活动也开始自发地聚焦信息化教学。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将开展一系列以信息化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信息化教学发展到今天,正在引发一场持久而深刻的变革,其前景是令人激动的。当疫情爆发的时候,教育突然陷入了危机,是信息化教学拯救了这场教育危机,它使“停学不停课”成为现实。人们也意识到,信息化教学不再是一种辅助性的技术,完全有理由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实践形态,并且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当疫情结束,学生回归课堂的时候,他们也许会发现,教学变了,教师也变了。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变化。疫情把信息化教学推到了浪尖,后疫情时代教学范式的变革不可避免,并且会加速到来。

 

 

 

 

 

 

 

 

 

 

点击下载文件:
收藏 打印

COPYRIGHT © 2025 湖南农大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号湖南农业大学第十教学楼(北)4楼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