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概况 > 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教育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作者: 来源: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7/04/21 05:41:00

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推动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学校“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时期,学院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奋斗目标,着力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实现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级精品课、省部级成果二等奖、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平台、二级学科博士点、SCISSCI来源期刊论文等项目重大突破,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术地位日益攀升。学院获得学校目标管理基本指标考核优秀单位,学院党委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不断充实,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明显改善。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专任教师(含双肩挑)2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9人,占31.0%,副教授12人,占41.4%,博士13人(含在读博士),占44.8%;“十二五”以来新进博士7人,新增教授3人、副教授6人,新增博士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8名,外缘教师比例稳定在80%左右,3人有一年以上国外访学经历。

学科建设。教育生态学博士点于2012年申报成功,2013年开始招生。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得以加强,增设了教育学原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生态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教育学成功申报学校A级重点学科,应用心理学成功申报学校B级重点学科。新增本科专业1个。

人才培养。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近500万元,建成了微格实验室、多功能实验室、团体辅导室、个体咨询室、心理控制室;新增职业教育教学实习基地11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实训实践基地10个;建成国家级资源共享精品课程1门,出版国家优秀教材1部;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国家创新创业实验项目1项;获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研究生、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科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基金、规划课题和教研教改课题6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SSCICSSCI检索与收录论文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0多部;获得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等20余项;新增省级科研平台1个。到位科研经费460余万元。

社会服务。先后与广东、湖南、山东、海南、云南、贵州、天津、黑龙江等省市的政府部门、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开展横向合作30余项;学院三下乡团队每年深入广大农村针对特殊学龄儿童开展支教活动,多次获得省、校级“优秀三下乡”团队。

    职教师资基地建设。顺利通过教育部基地评估,完成国家培训任务471人,培训经费约850万元。获批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7个、特色教材开发项目3个,累计建设经费1850万元。

财源建设。成教、自考累计招生14000余人,到账经费2588万元;招收职业硕士176人,学费收入约250万元。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人数达471人,培训经费达850万元;争取财政部、教育部各类建设经费1850余万元。举办湖南省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师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共135人,到账经费54万元。学院教职工福利待遇逐年增加,教职工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领导班子和干部作风明显改进,群众测评优秀率逐年提高,学院党委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团委、学生会分别获得“红旗团总支”“优秀学生分会”荣誉称号。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形势与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笫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这也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学院而言,一是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期间取得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国家正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高校的政策扶植和经费支持必将进一步加大。三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必将步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同时,学院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队伍问题较为突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教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任教师数量不够;国内、省内有影响的学术领军人才缺乏,个别学科专业尚无合适带头人选,内部培养太慢,引进人才受限;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二是学科基础薄弱。学科力量分散,团队合作乏力、方向不明确、特色不突出;无一级学科博士点,无省级重点学科。教育生态学博士点尚在建设中,其学科内涵、培养目标、建设方案尚在探索中。三是科技创新意识不浓、能力不足。高级别的项目、高水平论文、高档次成果不多,学术氛围不浓。四是社会服务能力不强,还没有很好地融入学校社会服务体系,更没有与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立起联系制度。

三、“十三五”时期指导思想和主要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在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下,结合学院实际,坚持全面强化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全面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战略部署和质量立院、人才强院办学思路,确保在高端人才引进、学科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影响力和教职工待遇五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力争在省级重点学科、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国家级三大基金(自科、社科、青年)项目、国家第四轮学科评定认定的权威期刊论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省杰出人才计划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努力把学院建成办学规模适度、队伍素质优良、职教特色更加鲜明、办学实力明显提升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办学规模。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全日制本科生稳定在1200人左右;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达到15人以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0人,在职硕士300人左右;积极引入留学生,争取实现留学生6人,其中学历留学生3人。

    学科专业。新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新增省级重点学科1个;建成省级资源共享课程1-2门;新增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1门;改造现有自办3个本科专业。一志愿录取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数4个以上;力争心理学一级学科点1个;力争建成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人才培养。重新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创建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新增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5项;建成优质在线混合课程8-10门;本科学生外语四级通过率50%以上,考研率13%以上,初次就业率90%以上,毕业生创业率1%;研究生初次就业率90%以上;获评省级优秀博士论文1篇、优秀硕士论文3-5篇,学生出国访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6人次以上;立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项目20项,国家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项,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项,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基地1个,力争国际性、全国性竞赛获奖10人次。

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控制在55人以内,专任教师(含业务挂靠本院的双肩挑人员)51人左右;专任教师中博士毕业生达到56.9%以上,外缘教师比为82.4%,具有留学或半年以上国外访问经验教师比例达到17.6%;新增教授2-3人,二级教授2-3人,学校1515人才工程第二梯队人选1人;组建省级教学或科研团队1个;进入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力争省级教学名师1名。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创建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2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出版学术专著8-10部,主编规划教材3-5部;年均发表SCISSCI论文4篇,CSSCI收录论文12篇以上;新增省级科研平台1个;年均到账科研经费100万元,其中纵向经费比例不低于40%;力争实现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建立1个社会服务工作站,为农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提供智力支撑人才保证。

职教师培基地建设。成功申报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恢复省级培训项目。形成职教师资建设特色和优势项目,推进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改革,形成相关省级以上教学成果2-3项,推进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教材建设,公开出版相关全国通用教材5种以上,推进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信息化建设,完成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相关课题研究和社会服务、政策咨询3-5项,力争基地建设整体工作进入全国前50%

财源建设。积极争取财政部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主动与教育厅联系,争取湖南省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鼓励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加强横向联系,筹措科研经费;加大自留经费筹措力度,着力改善民生;创新培训模式,拓展新的培训项目,积极开拓社会培训项目,力争年均到账培训经费60-80万元以上;扩大在职教育硕士招生规模,年均招生60人以上,学费收入100万元以上;厉行节约,控制成本,逐年降低“三公”经费开支。

四、确保完成“十三五”规划的主要措施

(一)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遵循教育规律,以专业内涵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创业为重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和混合式教学,探索多样化课程考核方式;加强课程建设,按照培养目标定位,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发挥教育技术专业人才优势,建设优质在线课程,积极推广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的发展思路,加大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以创新引领创业,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基地,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着力提升研究生质量。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严格实行研究生论文预审制度,强化导师责任制。切实加强中职专业课卓越教师免费师范生培养和乡村职教卓越教师系统化培养。

(二)以学科资源整合为重点,切实加强学科建设

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围饶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目标,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在政策、经费、人才引进、师资培养等方面提供保证;以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为主线,协调学科专业发展。明确教育生态学学科目标和学科方向,科学制定心理学一级学科建设方案,加大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力度,促进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根据学科目标凝练学科方向,发挥团队优势,加大涉农、涉职研究力度,进一步彰显职业技术与农业教育特色;加强新兴学科培育,确保成功申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切实加强教育学本科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拓展学科发展空间和新的生长点。

(三)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切实实行博士化培养工程。鼓励学院现有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实施教师提升计划,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交流,有计划的派出留学或访问学者3-5人,力争选送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3-5,提升教师职业发展能力;争取学校政策扶持,切实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确保教育技术学专业引进博士2-3人,力争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三个方向各引进第二层次人才1人;扶持弱势学科专业,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选聘校内外兼职教师,增强师资力量;调整院内分配政策,鼓励教师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干部选拨、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推荐优秀中青年干部,鼓励干部轮岗交流、挂职锻炼,提高管理能力与水平。

(四)以服务“三农”为导向,增强学院科技创新能力

实行联合攻关计划。搭建2-3个研究团队,明确主攻方向,实行联合攻关,积极组织和支持申报国家和省部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两大基金项目和国家青年基金项目,确保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有重大突破;实施青年教师科研导师制,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突出面向“三农”和职业教育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巩固完善“职教三湘行”,引领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完善科研考核评价与工作量计算办法,根据学科需求实施专职科研岗位设置试点,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

(五)开源节流,为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积极开源节流,增强财源实力,确保资金用于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团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和学生发表高档次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和统编教材,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社会服务,积累科研经费,积极为教师开展社会服务、成果转让、横向合作创造条件。

(六)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为学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心组学习、网络在线学习、班子工作例会、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规章制度,巩固“三严三实”教育成果,转变工作作风,建立一个团结务实、高效廉洁、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靠得住、信得过、敢担当、有作为的党员队伍;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师德规范,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乐于奉献;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充实思政队伍力量,完善“三全”育人机制,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学术委员会作用,实现重大事项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

点击下载文件:
收藏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教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COPYRIGHT © 2022 湖南农大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号湖南农业大学第十教学楼(北)4楼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