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第一部分 学科概况及主要研究方向
(一)学科概况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学科。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其它学科进行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知识体系。教育学归属于社会科学,但是又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同时接受自然科学的影响,教育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当前,教育学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具有十分显著的学科地位,并且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在原有2001年设置的高等教育学和2003年设立的职业技术教育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于2012年获准设立。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学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学五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研究基地” 农村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和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体育科学研究所、现代技工教育研究中心等省、校级研究机构为支撑。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现已形成一支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学科点现有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5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0人。学位点拥有省级创新平台1个,校级科研平台4个。学科点近五年新增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5项,新增科研经费646万元,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7项,出版著作50余部,已培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60名。
本学科点以高等农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为研究的特点和优势,密切关注学科基本问题和前沿问题, 注重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基本学术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目前本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正处于良性运行的状态。
(二)主要研究方向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学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学五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内涵和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该学科形成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院校研究、高等农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基本理论。该学科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理论、实践知识,又具有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能力,能在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等文化教育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2、职业技术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是以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应用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各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征与培养规律及职业教育政策的教育科学。该学科已形成了四个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发展与管理、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学基础理论。该学科主要培养具有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掌握职业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科研与管理人员以及行业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者。
3、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主要研究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求教育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形成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生态原理、现代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三农”教育理论与政策 )、德育原理和教师教育等三个特色方向。该学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专门知识,熟悉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厚实的相关学科知识修养、较强教育研究能力的高等学校教育学类学科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研究单位教育研究工作者及其他各行业的高级教育研究与管理人员。
4、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不同群体心理健康特征、规律和对策为研究对象的健康教育学科,该学科已经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农村群体心理健康、师生心理健康和青少年心理健康。该学科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心理健康理论、心理咨询相关专业实践知识,又具有高水平的心理学教学、科研及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力,能在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心理辅导工作。
5、体育教育学
体育教育学是以体育教学理论与运动训练实践为基础,研究体育教学基本规律与实践的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该学科已经形成了高校体育教育、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学生体质研究等三个研究方向。该学科培养具有坚实的体育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具有体育专长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等,或者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体育指导和管理工作。
第二部分 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全面扎实的教育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和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有鲜明的创新意识和较高学术素养,具备从事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研究、培训、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据此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1、教育基本知识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应该全面掌握包括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理论、比较教育、教育管理理论、德育理论、教育技术、教育测量等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合理的解释教育现象和分析教育问题,能够把握教育学的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还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在与教育学密切相关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跨学科学习相关知识,系统阅读和掌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学术著作,形成宽广的学术视野。
2、教育专业知识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应该根据所选的学科方向,比较系统地掌握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及前沿动态,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重要理论、重要的方法、核心概念及其历史脉络。
3、方法论知识
教育学硕士生应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选择、运用、创造方法的能力与意识,能够主动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具备一定的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其他知识
教育学硕士生需具备较强的语言知识和教学知识。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使用教育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教育学硕士生还应熟练掌握教学技能技巧,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有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能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获本学位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学术素养体现在,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跨学科意识和学术自由的理念,具有创新意识和怀疑精神。掌握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扎实全面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具有敏锐的学术判断力。掌握教育研究的多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树立自觉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的价值观念与态度。保持良好的学术品格,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恪守基本的学术道德、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2、学术道德
获得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学术道德体现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维护科学诚信。充分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引证他人研究成果须实事求是。严格遵守教育学专业的基本写作、引文和注释规范。不捏造、篡改自己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实验数据。不抄袭、不剽窃他人学术研究成果或论文。不故意夸大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经济或社会效益。承担学位论文和其他学术著作发表的相应责任。研究成果发表时,根据贡献大小而据实署名;合作成果发表时应征得合作者的同意;不在未参与研究、未做出学术贡献的研究成果上署名;自觉杜绝一稿多投,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术界公认的其他学术规范。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 获取知识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教育学学科知识基础和宽广的知识视野,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获取教育研究所需的知识、信息、事实和数据。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教育学专业的外文资料。
2、科学研究能力
关注学科前沿,对教育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能够发现和提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新问题,并能够独立主持研究项目。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根据研究问题选择适切的教育研究方法,并进行合理的研究设计。
3、实践能力
教育学硕士生的实践能力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所有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论坛、竞赛等活动;参加教学实习,包括授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批改作业等;参与科研实践,包括参与科研项目、科研咨询、调查研究等;参加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担任志愿者等。
4、学术交流能力
熟练地掌握学科语言,熟悉学科的规则,不断研习学科文献,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术交流过程中,能够主动表达学术思想与观点,达成有效的学术交流。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对话。在交流过程中,遵循学术规范与要求,正确运用学术语言,表达学术成果。
5、其他能力
具有包括人际交往、逻辑思维、公共关系、演讲、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四)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选题的要求
论文选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创新性和学理性,同时具有现实可行性。选题要与专业研究方向一致,以丰富的事实材料为基础。选题时要对研究对象有明确的认识,清楚地提出研究问题。
鼓励研究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应避免选题过大、过宽、过泛。论文选题应该在一定的文献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中学术期刊的文献阅读量应该在50篇以上。文献应该是近五年以内公开发表的为主,外文文献阅读量达15篇以上,论文的文献综述和观点评价要准确、典型、客观,数据来源真实可靠。在完成大量文献阅读后,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进行开题论证,开题报告篇幅在5000字以上。开题报告经学科专家组同意后,即进入论文研究阶段,经过多个质量控制环节,最终形成学位论文。
2、规范性要求
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结合教育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一定的见解或特色。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应当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在主体框架及其主要内容、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行文格式等方面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论文主体框架及其主要内容。硕士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文献综述(或引言)、案例研究或调查研究方案、论文主体章节、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等。论文主体章节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要反映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论点和结果。结论与展望部分,应该针对全文的核心问题,展开适当讨论。
(2)论文主体章节。论述的内容应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事实材料可靠,概念原理的使用正确,遵守学术规范。
(3)行文格式。论文写作格式要规范,要正确引证。凡是文中涉及到他人的理论、观点、方法、结论、推理等均应列出文献出处,并一一对应。
(4)论文答辩。教育学硕士生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和考查合格,并通过开题后,应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撰写时间不得少于1年,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后,提交本学科,经过本学科3人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的专家进行审阅。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审阅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补充、完善,达到要求后,才能提交学科组织答辩。学科再组织5名硕士生导师或以上资格的教师,对论文进行答辩。之后,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应进一步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最后递交院学术委员会审阅并存档,以确保论文质量。
3、质量要求与科研成果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以硕士研究生本人从事的理论研究,案例和调查数据的相关结论为基础,正确的运用学科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具有创新性和现实意义的结论与观点。所撰写论文应广泛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要体现出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本学科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在质量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1)论文的主体应该是自己的主要研究结果。硕士学位论文要有具体的内容和核心观点及研究结果,不能仅仅是对问题的描述、情况说明、知识综述、工作总结等没有研究论证成分的报告类文字。
(2)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论或较重要的实用价值。硕士学位论文应该针对一个具体的理论或技术或方法问题,展开相应的独立研究,获得一定的结论。研究内容应该有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研究结论应该对学科某一方面的理论完善或方法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字数应不少于40000字,参考文献总量不少于60篇,期刊文献应是近五年以内公开发表的为主,外文参考文献阅读量达三分之一以上。
(4)论文格式应符合本学科的基本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在符合科学论著的基本格式要求基础上,还应符合本学科学位论文的基本格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一般包括:①封面,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学位论文封面。②封面的英语翻译。③学位论文的原创性声明、授权使用声明。④摘要与关键词(4-6)个。⑤目录,一般排到二级标题。⑥正文,一般包括导论、各具体章节和结论等。⑦附录,正文主体的补充。⑧参考文献。⑨后记。⑩致谢或献辞。
(5)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必须在申请答辩前以湖南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不包括增刊论文、会议论文、在线论文和扩展论文,公开发表与本学科内容相关的论文,并达到下列要求之一:
①在中国期刊网可查到期刊名称的一般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
②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一般学术期刊上各发表1篇学术论文。
③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下一篇:高等教育学硕士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