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 转载】从“破题”到“解题”,湖南农大首期“读书派”活动解码教育突围
活动现场
“做题家”也能拥有广阔的人生吗?近日,湖南农业大学一场围绕“小镇做题家”展开的阅读研讨交流会——首期“读书派:从‘小镇做题家’到‘时代解题人’”活动在校内“湘农学人文库”举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谢爱磊携其著作《小镇做题家:出身、心态与象牙塔》,和师生们一起讨论教育话题。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何佳思、刘南西和卜昕怡三位同学首先对书中内容展开细致领学,系统梳理了本书中“小镇做题家”步入名校后的人生轨迹、心态起伏变化,以及为实现向上流动所采取的破局办法。来自芙蓉区大同瑞致小学、东郡小学和育才学校的一线教师代表张慧、赵晓阳、曾娟,依次结合自身专业成长经历、育人故事与心路历程等分享了读书感悟。她们的发言引发与会师生的强烈共鸣,成功将话题从书本理论拓展至现实教育场景。
嘉宾对谈环节中,专家学者及学科骨干教师各抒己见。本书作者谢爱磊教授指出,“小镇做题家”是时代的真实映照,其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结构变迁时个体遭遇的困境与奋力突围的姿态。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郭丽君从理论层面着重强调个体能动性在冲破资源壁垒、达成阶层跨越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大同瑞致小学教研主任冯杰凭借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提出“家校协同育人”是助力“小镇做题家”成长的有效实践路径。育英学校语文特级教师罗友荣则以自身求学与工作经历为切入点,分享个人有关深刻感悟,增添诸多感性与理性交融的思考。
教师代表曾娟分享
“怎样规避‘小镇做题家’标签背后的隐性偏见?”“当下教育需实施何种改革,以弥合‘做题逻辑’与复杂现实问题间的鸿沟?”“从‘被动做题家’转变为主动的‘时代解题人’,这一过程需要个体与社会如何给予协同支持?”活动现场,与会师生踊跃互动,抛出的一系列极具深度的问题精准直击“小镇做题家”面临的核心困境,将现场研讨氛围推向高潮。
芙蓉区教科研中心党支部书记言莉表达了对活动的肯定和对湖南农业大学的感谢,并期待未来能开展更多阅读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梁先明做活动总结。他强调,读书是有趣的事,是简单的事,亦是一辈子的事,并呼吁全体师生秉持“时代解题人”的担当,将教育理论研究转化为推动教育公平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振兴与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