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平台转载】校园风采|湖南农业大学:高校与中职协作互补 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近日,长沙财经学校与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进就职教人才培养进行合作交流。长沙财经学校系湖南农业大学申请的首批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双方围绕职校学生成才成长道路,本科生、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个方面进行了多层面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
修建中职学生向上成才成长“立交桥”
湖南农业大学自1993年起就积极探索中职与本科衔接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特别是现代职业教育明确以就业和升学“双导向”的新形势下,学校一直以专业衔接为纽带,以课程衔接体系建设为核心,积极与中职学校就如何构建中职与本科的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何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如何为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奠定坚实基础进行探讨。现每年通过对口升学联合培养学生10余名,通过为职校学生成长为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搭建“立交桥”,纵向贯通了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的“断头路”,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增强了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满足了职校学生毕业后获取高薪资及高学历的需求,建立了与中职教育的衔接机制,为实现“中本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了有益探索。
拓展本科生、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训练场”
为提高实习实训效果,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就近择优”的原则,湖南农业大学与长沙财经学院开启了本科、硕士多层次协同育人全面战略合作,在人才设备共享、教育教学互助、技术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长期、深入的合作,每年有本科生、教育硕士各20名左右进入基地实习,结合各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大纲,双方制定了详细的实习实训计划,甄选了一体化的实习实训模块,聘任了一批实践指导教师,并做了科学合理的内容规划,基地实践指导教师不仅参与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术论文指导与答辩等环节均给予全方位的指导。通过长沙财经学校的实训设施实现了教学互助,拓展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训练场”。
搭建双方师生科学研究的“大舞台”
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在教育调研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从宏观层面的政策文件的思考与分析、中观层面的学校发展的观察与分析、微观层面的学生事务的考察与分析入手,有多名同学以长沙财经学校为研究对象撰写学术毕业论文,为长沙财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地决策与建议。同时双方还开展各项科研合作项目,2019年基地聘请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郭丽君教授牵头就《长沙市中职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生态系统研究与实践》项目进行专项研究,湖南农业大学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参加了基地2021年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同时基地作为重要参与单位联合申报成功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大委托课题《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研究》。基地也常就职业教育的新业态、新动向来我校交流讨论。
构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区”
2021年湖南省因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再次被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列为拟予激励支持省份名单,湖南农业大学被誉为“南方职教师资的摇篮”,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持续不断发展的神圣使命,在师资培训、职业教育研究、政策咨询建议、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积极主动作为。2021年11月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率教育厅职成处全体成员一行也来校开展职业教育专题调研,肯定成绩的同时并指出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平台,依托农大优势资源,做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要对准国家和湖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立足特色主动融入,并表示省教育厅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强与学校的对接合作,支持学校的建设发展。为主动服务湖南乡村振兴和“三高四新”战略,为经济提质、增速、转型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多名教授赴长沙财经学校开展调研,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分类培养等方面如何与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结合,高校怎样为中高职学校提质发展服务寻找重大突破点开展研讨。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最根本职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都应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职能来着力发力,我们将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协同育人,面向地方需求,解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合力为地方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点击下载文件:上一篇:陈弘书记带队赴教育学院调研
下一篇:教育学院召开师范类专业认证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