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团学工作

情系泸溪 | 衣冠简朴民风淳,携手扶贫情意深

作者: 来源: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7/08/05 01:12:00

731日至84日,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由凌鹊老师、曹秀成、李双寅组成的暑期实践团第三站在泸溪县达岚镇潮地村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全村共有199户建档立卡户,在县委外资外援办驻村干部、镇党委副书记、村支书的陪同和细致讲解下我们一共走访了53户村民,进村组,入农户。奔走于田间地头,调查摸底,总结经验。至此本次情牵脱贫攻坚调研实践工作圆满结束。

 

教育脱贫,福泽三代

潮地村有一位70多岁的老党员,在家境贫寒的年代里,他勤劳朴实,目光长远,意识到即使贫穷,也坚持教育为先的原则。当年为能多攒点积蓄,他起早贪黑。每天早上四点多钟起床,上山砍竹笋、捡茶球,更多的时间是外出务工。凭着自己的努力,硬是将三个子女在80年代送进了大学,并且顺利完成学业,个个学有所成。苦尽甘来,如今儿女都是各个领域的精英骨干力量,为国家、为人民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医生,公务员,教师)如今到了古稀之年,回首往事时,他总是自豪地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初拼了老命都只为了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就是这样一种力量支撑着自己挺下去的。再苦再累再穷也要供孩子上学,教育孩子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现在国家政策好,教育扶持力度大,能保障孩子上得起学。不比当年,温饱都成问题。年轻人要想着先苦后甜。如今白发苍苍的他四代同堂,儿孙孝顺,家庭殷实,尽享天伦之乐,却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吃苦耐劳的品质,忧心着村里的发展,主动协助村干部进行村民调解管理工作。老人教子有方,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附近的村民,邻居们都以老人为榜样,鼓励自己的子女刻苦读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摆脱贫穷、真正走上致富之路的长远之计。感恩党国,扶贫工作深入民心,感召儿女为脱贫工作奉献力量从自己做起。不忘记为家乡做贡献,心系村民的引水灌溉渠道能早日修好,造福村民。

 

兴修水利,舍小为大

上个世纪新中国建设时期,达岚镇兴修水库,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后暂定两处选址——达岚镇西北方的新田村和潮地村。水利是农业重中之重,达岚镇的雨季过后紧接着就是旱季。在滴水不下的酷暑下,数千亩农田灌溉全依仗水库的水源。修建水库必定要进行移民,淹没稻田。在政府多次交涉下,潮地村顾全大局,做出让步,于是浩浩荡荡的工程队进入潮地村。水库建成后,潮地水库成为泸溪县第二大水库,达岚镇数千亩农田供水得到保障,农户们笑开了眼。但是潮地村的牺牲巨大。潮地村数百亩农田沉没水底,至今村里的人均耕地面积仍不足一亩。村支书一讲到潮地水库,面色潮红,对潮地水库做出的贡献赞不绝口,而对此做出的牺牲只言片语带过。

 

产业致富,任重道远

潮地村是达岚镇最偏远的村子,海拔,地势崎岖。从达岚镇到潮地村村部只有12.6公里,但是坐车进去需要将近一个小时。村里的路是2015年硬化,最远的四组是2016年才通的公路,村子里的经济受到严重制约。为了带动村里经济发展,集中村内剩余劳动力,前几年潮地村引进保龙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湘西黄牛进行养殖。它是以公司为龙头、合作社为依托、肉牛育肥为基地、农户分散扩繁为基础的“小群体、大规模”肉牛产业链,希望带动当地草畜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整体提升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因为农户技术不达标,养殖过程多次出现肉牛病死情况,农户损失惨重,最后项目失败,破产告终。如今如何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也成为潮地村扶贫工作的一个大难题。依托潮地水库,潮地村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依山傍水,潮地盛产杨梅,酿出的杨梅酒远近有名。产业致富,扶贫干部们任重道远。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不断敢于尝试,总结经验。

 

潮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动着调研这些日子里,扶贫干部们扎根基层的热情与坚毅,认真和负责。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扑下身子,钻研业务。解民忧,帮民富。感怀着落后深山里勤劳朴实的村民对生活不屈不挠的精神,感恩着国家的精准扶贫好政策让山村道路硬化,住上新楼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看得起病。

这些都会一直鼓励我,努力向前。

    在路上,更青春。无声无息,奋进的力量!

点击下载文件:
收藏 打印

COPYRIGHT © 2022 湖南农大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号湖南农业大学第十教学楼(北)4楼教育学院